APP下载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了哪些优质成果?等你来“验收”

2019-01-17

    今天上午11: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发布会”。

    
    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下简称“合肥科学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安徽合肥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成为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科学中心获批两年来,安徽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
    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战略决策,按照合肥科学中心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部署和要求,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统筹项目建设、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学中心,取得一系列创新发展成果。

一、形成一批引领性项目成果

    争创国家实验室有序推进。将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作为安徽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建设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作为争创国家实验室承载主体,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组建量子信息科学产业发展基金,加快量子科学及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首期20亿元基金已经设立。聚焦先进核能、煤炭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向,深入谋划省能源实验室组建方案。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加速显现。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工程正式开工。合肥先进光源预研稳步推进。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强光磁综合集成装置预研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国家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安徽对应的合肥运行管控中心和合肥一级核心站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实现恒流运行,性能达到国际三代光源先进水平。稳态强磁场装置磁场强度再创新高,达42.9T。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加紧布局。首批国家研究中心之一——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启动建设。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已投入运行。天地信息网络(安徽)研究院正式揭牌。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加快建设。中国科大高新园区一期建设已全面开工。

二、形成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等三大科学目标。实现洲际量子视频保密通信。利用量子纠缠的内禀随机性,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器件无关的量子随机数。研制成功高通量脑图谱成像设备、实现“存算一体”的低功耗混合神经元芯片。自主研发具有国际上最高角度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发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的新型催化机制。攻克系列铅基堆核心技术。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激酶为靶点的全细胞筛选库。发现参与日光照射改善学习记忆的脑内谷氨酸合成新通路及相关神经环路机制,入选中国2018年生命科学10大科技进展。大气环境三台载荷搭载“高分五号”实现在轨运行,使我国首次观测获取了全球二氧化氮、臭氧柱浓度分布图。

三、形成一批突破性产业成果

    在实现科学目标的同时,合肥科学中心也产生了一批重大原创性产业成果。我们已系统梳理出173项,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目前,各市和开发区根据成果目录,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对接,将进一步加快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例如:

成功研发我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控制系统。
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多排光声成像技术有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高水溶性超细钛白粉纳米材料性能超国际同类产品。
微波地质深钻技术将颠覆现有地质钻井作业方式。
国产超导质子治疗设备旋转机架等三大核心设备研制成功。
针对FLT3-ITD阳性的急性白血病创新靶向药物已开展临床试验。
“魂芯2号A”DSP芯片在部分领域突破关键技术难题。
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低能成像能力填补国际空白。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等在环保和气象业务观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形成一批支撑性人才成果

    本着特事特办、先行先试的原则,专门出台科学中心“人才10条”。将科学中心人才作为“江淮英才计划”核心内容,提出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实行首席全权负责制,量身定制研发实验机构,赋予首席科学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等;根据合肥科学中心科技领军人才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等专业性人才需求,调剂事业编制供其周转使用。

    近两年,合肥科学中心新增院士10人,新增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190余人,其中杰出青年、国家优青等杰出青年人才超过一半。

五、形成一批示范性制度成果

    在组织架构方面,会同中科院成立由国家及省有关单位组成的合肥科学中心理事会。成立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的科学中心办公室,中科院设立合肥专项办,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成立由33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建设发展提供高层次智力支撑。

    在汇聚资源方面,与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电科、清华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合肥科学中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将共同出资设立联合基金支持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设备研制等科研活动。

    在政策保障方面,先后出台合肥科学中心实施方案、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调度办法等系列配套文件,在土地、资金等方面提供全要素保障。
关闭窗口
  •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