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职位搜索     企业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出国资讯
顶尖985,候选人只有2篇三区?
来源名:
分类:  创建于:2022-03-07 被查看:2393次
卷是常态,不卷才让人觉得奇怪。
近期,一位仅有2篇三区论文的博士,通过了上海顶尖985的初筛,而手握8篇一区论文的名校博士,却处于被刷的边缘。
分析之后,我们发现,那些简历亮眼,却在初筛就遗憾被拒的求职者,大多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两篇三区,进了顶尖985

大家普遍关心一件事情,手上的论文,能让自己去什么样的好学校。根据竞争力对比分析工具显示,2022年各大高校的招聘中:
上海某985,青年副研究员的岗位候选人是一位只有两篇三区的博士后;
北京某双一流,其数学学科教职岗位候选人,手中公开发表的论文仅有一篇加州大学学报;
浙江某公办高校,一名学科带头人岗位候选人近7年未发表论文。
与同类型高校的招聘要求相比,这些候选人的成果的确偏少了。


有人以较低的门槛跨进高校,也有人手握高质量简历被心仪学校拒绝。

不久前,青塔人才的社群用户塔友A在群里分享自己同学的亲身经历,一位同学拿着8篇一区,去应聘东南大学的二级学院,学院只给特聘副教授,还需学校审核,情况不容乐观;另一个同学是8篇trans一区,加1篇非trans一区,被2个国家级项目要求吓退了。
究其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求职者的学科方向或研究领域和申请岗位不匹配。
有些时候,年轻的求职者只关注自己与招聘公告中的学科是否匹配,就容易忽略掉招聘单位实际需要的研究方向。
前不久,一位具有海外经历的博士D君,他具备物理、化学、材料跨学科背景,还有教学经验,手握着5篇一区一作向浙江海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投递了求职简历,这位博士的专业是应用物理与材料工程,与学院部分岗位的学科专业要求相近;但仔细了解之后,我们发现这位博士的研究方向更加偏向于材料与能源,与学院需求不符,因此,被人事处婉拒。
以D君的水平,如果他在同时间投递浙江另一特色强校,说不定就能顺利通过筛选——根据我们获取到的信息,这所浙江强校的碳中和创新研究院,不仅需要具有材料、化学等学科背景人才,并且研究方向与这位博士也十分吻合。更重要的是,通过单位初筛的候选人,大多手中只有2篇一区一作top,以D君的综合实力,在求职竞争中并不处于弱势。
说到底,高校招人,肯定希望人才入职之后能尽早适应岗位,做出成果,所以,想要让自己的简历真正与招聘单位相匹配,就要在投简历前,尽可能地了解清楚,自己想去的这个单位需要教师入职之后完成什么任务——近年来学院重点发展哪些研学科及方向?是不是需要申请基金、发表高水平论文?了解清楚再投递简历,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经常有博士求职者问塔子,“我手上的论文能让自己去到一个怎样的学校?”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论文焦虑的体现。学者苦论文、苦基金课题久矣,时至今日,仍有部分高校将论文和基金课题作为招聘晋升的门槛。
虽然对论文、基金的“迷信”无法在短时间内破除,但我们有机会期待未来,已经多个省市、多所高校均有提到,包容学者“十年不发论文”,向科研工作者们传递出了一个社会对学者应有的包容。
在基金项目方面,许多学校也表现出了重人才、不唯项目的包容。海外优青申报期间,南京林业大学在招聘公告中就明确,即便学者未依托学校申请到相关人才计划,经过专家评审认定,学者还是可以享受到教授待遇,教师事业编制。以及不低于30万的年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高校均有同类型的表述。

但高校教职,僧多粥少,苦苦等待offer的人多的是。但也别因此觉得自己不行,你没找到心仪的工作,招聘单位可能也需要承担一定责任。

没找到工作,可能不是你的错

有研究数据显示,国内博士就业时遭受到的歧视类型按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一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婚姻歧视,同时遇到多种就业歧视的概率高达27.18%。

具体到高校求职上,高校行政制度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人才招聘主要由学校人事处负责,但要不要招聘、招多少人等实际问题,院系却比人事处更加了解,落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还有更多的突发因素会影响人事处制定招聘计划。
从招聘流程上看,人事处在前筛选,用人学院在后负责面试,在多个流程和不同考官的主观判断作用下,招聘单位不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不要妄自菲薄。找高校教职的确是一件很磨人的事情,但大家之所以坚持着,一定是因为大学校园对自己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大环境每天都可能有变化,不忘初衷地追逐自己的理想在这个时代也十分难得。再坚持一下,说不定,令人心动的offer,就来了。





文章转自青塔,仅作为学术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改。
关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猎头合作 | 使用说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权政策

Unknown Space, since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