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职位搜索     企业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企业信息--职位信息
 
武汉理工大学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申报2017年“千人计划”
企业名称:武汉理工大学
所属行业:高校/科研机构
企业规模:10000人以上 企业所在地区:中国大陆 - 湖北
截止日期:2017-7-30 最低工作年限:不限
招聘人数:若干 最低学历:博士
月薪:面议 工作地点:武汉
 
职位描述:
                                   武汉理工大学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申报2017年“千人计划”
        一、学校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于2000年5月27日合并组建而成,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6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了4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50452人,其中本科生36754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2471人、留学生1227人。 
  学校长期的育人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系:确立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理念。学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83万册。现有24个学院(部),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现有教职工5493人,其中专任教师320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战略科学家23人,国家“千人计划”21人、“万人计划”5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青年)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 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材料学科、工程学科、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4个学科进入了世界ESI学科排名的前1%。现有本科生专业89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
  近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全国优秀大学生代表,2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5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3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7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近年来,学校在多项全国高水平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2016年,大学生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76项(其中国家级奖181项)。其中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获奖总数居全国并列第二位;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总数居全国第四位、湖北省第一位;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三位;学校连续7年以团体总分第一名获得湖北省“挑战杯”(创青春杯)。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左右。
  学校在新材料与建筑材料、交通与物流、机电与汽车、信息、新能源、资源环境、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领域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交通运输部内河智能航运协同创新平台、湖北省汽车零部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199个。201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4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300余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和名誉教授。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批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功能薄膜新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等4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的著名高校建立了14个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等。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正式运行。
  学校2013—2015年连续三年入围 THE 亚洲大学百强榜,2013—2014年连续两年进入 THE 世界大学400强排行榜。2016年,学校进入THE世界大学980强排行榜和亚洲大学200强排行榜、QS亚洲大学350强排行榜、US News世界大学750强排行榜、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排行榜。
  二、项目类型及申报条件
  1.创新人才长期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平台,含人文社科项目)
     (1)申报人应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55岁;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或者在国际知名企业、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2)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单位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重点引进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关系、外交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急需紧缺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在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文化艺术单位具有教授级(或相当于)职务;为国际同行所公认,具有较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3)申报人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一年内。引进后应全职在国内工作不少于3年。
对业绩特别突出或者国家急需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职务要求,需附破格说明。
   2.创新人才短期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平台
引进后未全职在国内工作,且符合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其他资格条件。引进后须在国内连续工作3年以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
        3.青年项目
     (1)申报人应属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岁;取得博士学位,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外连续工作36个月以上;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者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2)申报时未全职在国内工作,或者在国内工作不超过1年;引进后应全职在国内工作3年以上, 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业绩特别突出或者国家急需紧缺的人才,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需附破格说明。
  4.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
  申报人应是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国际顶尖专家,引进后全职在国内工作至少5年,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获得者;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在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任职的国际著名学者;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顶尖人才。
  5.文化艺术人才项目
       从事研究工作的申报人,一般应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55岁;从事舞台艺术和创意设计的申报人,可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要求。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或者在国内时间不超过1年。申报长期项目的,引进后须全职在国内工作3年以上;申报短期项目的,须在国内连续工作3年以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
       6.外专项目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向“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新兴和战略性产业、核心技术倾斜,重点引进从事重大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的人才。
       申报人应为非华裔外国专家,年龄不超过65岁。符合“千人计划”引才标准。长期项目申报人引进后至少连续来华工作3年,每年不少于 9个 月。短期项目申报人引进后要求在国内连续工作3年以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申报人在申报“外专千人计划”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来华时间应在一年内。
       以上项目申报人年龄和工作年限的计算截止日期为2017年6月1日。申报人不得通过多个平台渠道同时申报。除研究成果、技术水平出现重大进展或者突破外,申报次数累计不超过2次,青年项目不限制申报次数。
       未履行和妥善处理原协议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人员,由国家财政支持出国的其他人员,存在违纪违法、学术不端等行为的人员,不允许申报。
       三、支持措施
  1.创新人才长期项目
  国家政策:中央财政给予“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补助;根据实际需要,可为其办理永居、医疗、保险等手续。
  学校配套政策:提供科研启动费1000万元(自然类)、300万元(人文类)和团队建设费500万元;提供安家费60万元和周转住房;年薪人民币60-80万元。
  2.创新人才短期项目
  国家政策:中央财政给予“千人计划”短期项目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50万元的补助。
  学校配套政策:提供科研启动费300万元和团队建设费200万元;提供安家费60万元和提供周转住房;年薪人民币60-80万元(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
  3.青年项目
  (1)国家政策:中央财政将对引进的青年人才给予一次性每人50万元的补助,根据“青年千人计划”评审标准给予引进人才200-300万元的科研补助经费。
       (2)学校配套政策:提供科研经费400-800万元(含国家提供的科研补助经费),提供安家费100万元(税后)和周转住房,年薪40-45万元。
   4.外专项目
  国家政策:中央财政给予“外专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引进人才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补助。
  学校配套政策:提供科研启动费600-1000万元(含国家提供的科研补助经费),团队建设费300万元;提供安家费60万元和提供周转住房;年薪80-100万元。
  5.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文化艺术人才项目待遇面议。
       四、应聘方式
       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含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业绩、主持科研项目情况、代表性论文论著、专利及获奖情况等)发送至邮箱rcb@whut.edu.cn,收到邮件后我们将及时查收并回复,若在三个工作日内未收到回复请和我们电话联系。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凡、方维、赵卫锋
       联系电话:+86-27-87163146  
       E-mail:rcb@whut.edu.cn 
      地    址:中国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武汉理工大学人事处
       邮政编码:430070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只对注册用户公开,请登录
 
* 请您在应聘材料上标明,此职位的信息来源于rencai8.com。
 
[申请该职位]   [收藏该职位]   [分享到新浪微博]   [介绍给朋友]   [联系该企业]   [关闭窗口]
 
  相关职位推荐
  职位名称 企业名称 工作地点 发布日期
1干法电极高级工程师/科学家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浙江杭州2023-12-25
2粘结剂材料高级工程师/科学家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浙江杭州2023-12-25
3龙腾新高度 | 西湖大学全球学术人才招聘西湖大学杭州2024-02-02
4湖州学院诚邀海外青年人才申请“国家优青项目(海外)”湖州学院湖州2024-02-02
5@海外优青,诚邀来中大共创辉煌中山大学广州2024-02-02
6上海交通大学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24-02-02
7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诚邀申请“海外优青”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上海2024-02-02
8@全球英才:诚邀依托复旦大学申报2024年度海外优青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上海2024-02-02
9@海优,欢迎到浙大筑梦未来浙江大学杭州2024-02-02
10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诚邀青年才俊申报2024年度海外优青项目天津大学天津2024-02-02
   职位评论:
  第1--0篇,共0篇 [首页][上页][下页][末页]  
  第1--0篇,共0篇 [首页][上页][下页][末页]  
 
您尚未登录,请先登录,再发表职位评论!
关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猎头合作 | 使用说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权政策

Unknown Space, since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