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潮”热度不减,你是否会选择回到祖国?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十八大后,中国正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达58.48%。1996年,作家钱宁在《留学美国》里写道:在美国,留学生见面时,会相互询问「什么时候毕业?」、「找到工作没有?」、「买了房子没有?」但绝不会有人问「准备什么时候回国?」如果你跟别人说,你要回国了。对方在惊奇之外,大半会猜想你是在美国混不下去了。现如今,国内高校、研究所、高科技企业的待遇在不断提升,与美国同行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以及独生子女对父母亲的挂念,回国已经成为海外学子的主要选择。

      今天,“未名海外人才网”来到“2018国际青年化学家南开论坛”,对已经回国和具有归国愿景的学术人才进行了独家采访。
袁明鉴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
中科院化学所博士
2017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坚持下去并为之努力”
      “刚出国时挺单纯,只知道学习,没有想过以后会怎么样,只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但回国后慢慢地对自己的期许越来越高,加上考虑到对自己本身、对学生要尽责任等等各方面的事情。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因为别人对你有期待,南开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待遇,并给予我帮助支持,让我一门心思做研究。所以自身特别希望我和我的课题组能够做出一些事情,为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做一点贡献,这是我真正想做的”

张振杰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
南佛罗里达大学博士
入选第十二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无论身在何处,都需要一些压力”
      “其实现在当导师的压力要比读博时大很多,读博时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需要考虑其它,但成为导师后有十多个人为你工作,你需要关心每个人,又要思考研究方向,就像是掌舵的人,方向一偏差就翻船了,有了责任压力也大了。但人到了这个阶段,就需要承担起来,因为其实你有这个能力的话,就会很愿意去做。尤其当我身边的人取得成功的时候,自己又有压力又充满希望,会对我有激励”

彭谦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特聘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博士
牛津大学玛丽居里学者
2017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你是怎样的,你人生就是怎样的”
      “我选择工作很简单,对我的学校有发展有帮助,能够做我喜欢的事情,回国后我觉得可以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中。学校在生活待遇、环境、科研经费等等方面都给予我非常大的支持。其实无论选择哪种工作,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放轻松,不要放弃任何你感兴趣的事,人生的每件事情都值得珍惜。”

徐洁
斯坦福大学  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方向:受限态高分子、可拉伸高分子半导体、柔性电子学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有怀疑焦虑的时候,你就假装自己可以,硬着头皮上,你就会做到”
      “刚开始着手工作的时候自己完全没有准备好,身边的师姐对我说她当时也是这样,你就假装自己可以,硬着头皮做下去,时间长了你们就一样了,甚至已经不知不觉跑到他们前面了。
      在我们学校压力很大,完全不需要老板来交待工作,身边比你还优秀的人还像疯子一样工作,你不会允许自己怠慢的。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你得到了想要的,这个会让你很兴奋。其实我们的常态一直是保持痛苦、失落这个基调的,但当你的研究有突破的时候是很兴奋的,我觉得这是在工业界里工作得不到的,也是它吸引我的地方,其实身边人也都在抱怨,但是没有人停下来。"

王小野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方向: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挤器件应用;石墨烯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挤性能研究
      “找导师就像相亲一样”
      “刚刚读博的话,对口导师很重要,都说找导师就像相亲一样,脾气要合得来,兴趣点也要在一起,这样对你帮助很大,一定要培养兴趣这才是你走下去的动力。读博压力大也是必然的,最好不要把工作上的坏情绪带入家庭中,性格开朗就多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就多散步,保持规律的作息,自我调节心态积极乐观是最重要的”

      ---------------------------------------------
      目前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稳定的政治环境、不断优化的就业、创业环境等方面,吸引了大批的海外留学生回到祖国。近两年,每年出国人数的增幅维持在10%左右水平,且整体增长幅度较小,而同期归国人数却达到了80%左右的增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曾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人员正逐渐向国内迁移。当然,具体选择还是看自己,无论身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还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相信大家对于科研的热爱永远不会减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