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你是否有勇气为人生翻开新篇章

      近些年,国家为促进创新引进人才,投入大笔资金,在相关政策待遇出台后,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选择踏入国门。2010年约有28.47万名学生出国留学,大约10.83万人回国工作,回流比不足40%。2017年,45.98万人出国留学,大约36.48万人回国,回流比高达79%。众多大学、机构纷纷招贤纳士,怕错过一位人才。相信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也是海归新人最关心的一件事情。其中,大学和科学院是两个大方向。大学作为学校,比较注重教育。而研究院作为科研机构,更倾向于成果转化,学生大多为“客座学生”也就是“交换学生”,但节奏更快产业链更完善,同时科学院的压力要大于学校。这次,我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就“第二届IBT高端人才论坛”参与者和已经加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进行了采访,看看他们怎么说。 朱英杰
美国斯坦福大学 博士后 “青年千人”计划
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我从小立志做科学家,当时同学还笑我,但是我认定的目标,就要努力达成。”
      “我是去年七月份回国的,其实出国的时候就没想过要在国外生活,是一定要回来的,而且现在中国对科研投入很大,某些方面已经超过美国了,科研环境也好,这更加坚定了我回来的决心。其次深圳先进院特别适合我,也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支持。先进院有一个特点是交叉学科,这样你很容易找到想合作的学科,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深圳这里的科研环境比较强调产业化,你的科研成果要最终落定,被业界认可。在这里做博士后待遇也不错,深圳有自己的科研体系,对博士后资助很大,市政府待遇支持10多万一年,我们研究院也是10多万,可以达到20几到30万。美国科研这么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主力为博士后,美国聚集了全世界优秀的博士后,因为科研也是“熟练工”,都会做了就直接奔课题。我们国内前几年很难留住博士后,都出去到美国、欧洲,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往外流。而现在,我们不仅把自己的博士留下来了,还把国外培养的博士招到中国来,我现在组里就有三个博士后,两个是从欧洲回来的,整体质量都很好。年轻人还是要训练科学思维,这样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帮助。
      回国对于家庭的考虑也很多,比如孩子的教育。国内外还是区别蛮大的,国外是放养教育,每天都玩啊,一周就那么一页纸的作业。我的孩子是在念小学的时候回来的,现在上三年级天天作业到9、10点钟,一开始过来写作业都写哭了,但是中文的提升力很快。像其他一些孩子有初中、高中回来的就不好适应了,所以孩子教育能否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吴波 南洋理工大学 博士       “我想做科研、搞研究,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把从海外学到的先进东西带回国内,推动我们国家发展。”
      “现在国内工作机会多,想回来多看看,也很想念家人,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太少。我认为做研究的话在国内好,上班选择国外好,轻松一些。
      现在国内的要求也很高了,因为 “青千”很重要,像我身边评上“青千”的人一定都会回来。那没有评上“青千”的就更愿意在国外了,因为跟国内的待遇相比较下,还是国外的生活压力小一些。我这次回来也是看看待遇情况,做个比较,其实很想念自己的国家、亲人,感觉再往后回来的话会越来越难,也是看机会吧。希望能在沿海一线城市,这样爱人的工作机会也会多一点。
陈亮 宾夕法尼亚大学 博士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科研的成就不可一蹴而就,在学术道路上一直满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信念。身边的朋友还有自己,都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归国梦:一方面大概是“父母在,不远游”,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召唤我们回到故乡;另一方面,看到了祖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研,确有心中“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之势,作为科研人员,此学术盛世给我们更多独立发展的空间,并可尽己微薄之力为国贡献。此外,多年的留学生活,让“中国胃”备受煎熬,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都让自己每天为回归中华美食、文化之根而努力。憧憬未来的回国生活:工作日推动课题研究,节假日约三五好友看看画展、爬爬山、滑滑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畅谈文学与审美,科学融合艺术,怡然自得,实属幸事!
刘欣安(妈妈)陈祖昕(爸爸)
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博士后
      我怀孕的时候在佛罗里达,他在纽约,我就把工作辞了去找他,也歇了几个月,现在我们在一个研究所工作。那边的文化是很看重家庭的、老板也很好,知道你怀孕后会很体谅你,所以完全有回归家庭的时间。像我的老板在美国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工作也很忙,他自己有三个小孩,老婆全职带孩子,他的家庭观念很重,所以你家里有什么事情,他是非常能理解的。
      至于想回国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里人年纪大了,想回来多照顾父母。另一方面,中国现在发展的特别好,就像樊院长说的要顺势而为,趁着好时候回来,如果能做一番事业的话不也挺好的吗?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在深圳的话,政策对于夫妻不是很好,两个人一起回来“人才计划”只能一个人用。但这里有我们比较感兴趣的东西,不仅仅是基础研究,还有产业化。最新的科技成果可以市场应用转化,同时结合我们自己的专业,比方说我现在研究老年痴呆的药物,同时也跟我老公一起在做戒烟药,我希望一些药物能推广到市场上并且应用到生活中,为药物科学的发展做些贡献。”
陈飞 加拿大女王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       “年轻的时候更想出来闯下,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努力奋斗”
      “国内更有人情味,家人也在这边,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另外国内这么多年来发展确实很快,感觉未来10到20年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我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国外的生活虽然安逸一些,整个体制也比较完善,你的个人时间确实多一些,可以陪伴孩子爱人,但是年轻的时候还想回来闯一下,年纪大点再过这种生活,这也是一个很坦白的想法。
      目前来看,研究院比较符合我自己的预期,因为研究院和大学不同的是,大学设置自己的院系,所有院系之间互相合作没有在研究院里面方便,在研究院一两栋楼里面,大家可能中午吃饭就会碰到,更方便交流,这是研究院的一个优势。同时我自身的方向就是交叉学科,交流的机会很多,所以很适合我。”
匿名采访者 美国xx研究院博士后       “研究院科研压力大,经费充足,大学教课的话有假期,研究所假期少。其实国内的机会比较多,相对美国来说,中国的发展机会还是有的,像美国科研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尤其对于外籍人士。在国外生物公司比较多一些,也比国内要好,毕竟发展时间长嘛,最简单的来看,像生物专业学生找工作,在国外进生物公司很简单,一般本科毕业生平均7万美金/年。但在国内生物公司的话很难找到对口的,好多都转行做销售了。我这次回来也是对比一下研究院和大学,一般回国的都想评“青千”,毕竟待遇有差别,现在有一些学校也推出“次青千”,就是差一点可以评上“青千”的,待遇也会稍作提升,某些学校会有这个待遇。”

--------------------
      从一些采访中不难看出,海归选择回国就业的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随后分别是“国内整体经济前景好、政治稳定”“国外形势不利于外籍学生就业”以及其他一些个人因素。总的来说,在国外你一般会过上安逸富足的生活,但在国内,会有一些不确定性,也正是这些不确定性会造就无限可能。

关闭窗口